来源:中国文物网 发布时间:2015-12-09 11:40:00
景德镇御窑 康熙洒蓝釉描金小棒槌瓶
御窑厂是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所在地,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据清乾隆二年《浮梁县志•建置•景德镇厂署》记载“御器厂建于里仁都珠山之南,明洪武二年设厂制陶以供尚方之用”。考古资料表明,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在元朝原浮梁瓷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此为御窑之始创。到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御器厂改称景德镇御窑厂。
景德镇御窑厂是我国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在长达近六个世纪的时间里,为“天下窑器之所聚”,荟萃着无数陶艺精英和能工巧匠。生产烧制出了数不胜数的精美绝伦的瓷器,目前,海内外拍卖价格最高的瓷器大多出于此。
凭借皇家授予的特权,御器厂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极大推动了瓷器工艺的革新。那么明清各个时期景德镇御窑出品的瓷器由有何特色?据景德镇市御窑遗址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祝松星介绍:
明代御窑厂瓷器以青花、斗彩、五彩、白瓷为主要产品。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虽然比不上同期甜白瓷、脱胎器的精致,但由于苏泥渤青钴料的输入使用,使这时期的青花大放异彩。画工的艺术修养很高,利用青料的散晕,作没骨花卉的笔法,产生水墨的趣味;有的利用线条上不同浓淡,产生活泼的变化,显得生动有力。元代官窑风格的图案,加上中国绘画题材的运用和布局,是永、宣官窑的特征。
成化、正德青花瓷改用平等青,色调比不上永乐、宣德青花浓郁,更无散晕水墨效果,所以另避蹊径,朝着加彩或细致的表现力方面发展。绘画手法力求精练,细描匀染,加上白瓷薄胎,达到精致的效果。
嘉靖、万历年间回青的使用,使青花瓷色彩浓艳而强烈。 万历年间有名的五彩、斗彩,成为后世彩瓷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有红地黄彩、蓝地黄花、红地青花、黄地青花五彩、描红等各式彩瓷,品种十分丰富。明代开始,瓷器进入了彩绘世界,瓷胎也趋向薄、细、白,在器身书年款和堂名款。
到了清朝康、雍、乾三代,官窑瓷器生产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康熙时不但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以来所有精品的特色,还创烧了很多新的品种,并烧制出色泽鲜明、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青花。郎窑的高温铜红釉、缸豆红的烧制技术,独步一时。还有天蓝、洒蓝、豆青、娇黄、仿定、孔雀绿、紫金釉等,都是成功之作。另外,康熙时创烧的珐琅彩瓷也闻名于世。雍正珐琅彩、粉彩非常精致,制瓷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乾隆的单色釉、青花、釉里红、珐琅彩、粉彩等品种在继承前新的基础上,都有极其精致的产品和创新的品种。
祝松星称,清御窑厂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景德镇优质制瓷原料的使用,督陶官的管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的爱好与提倡,都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清代御窑窑瓷器,采用西洋原料及受外来影响的技术,使瓷器装饰更为丰富多彩。清御窑厂瓷器流行年款、堂名款,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色。
下一篇:古朴典雅绞胎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