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10 16:29:00
苏献忠
石上鱼
相见
院
本期展示 :苏献忠 在传统中寻找新元素
很多人见到苏献忠的陶瓷作品,往往认为他是当代艺术家,不过苏献忠说,他从未离开过传统,而是从传统中寻找新的元素,从艺30多年来,一次又一次摒弃传统的表现形式取法当代,在内容上则向传统文化挖掘再创作。本期“国礼大师”带您走近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苏献忠,听他的国礼创作故事以及瓷艺人生。
■早报记者 陈小芬 通讯员 王双季 林婉清 文\图
用德化瓷展现“音乐的活化石”
苏献忠说,他喜欢思考,喜欢用当代的艺术理念来表达传统文化。第一次创作国礼作品,他想从中华元素和地方文化入手,不知为何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南音”,于是他便采用江南女子弹奏南音的画面来表现这一点。
“南音被称为音乐的活化石,极具东方神韵,在泉州在闽南,这是最有特色的。”苏献忠说,此次作品难度不在人物上,而是人物手中的乐器,特别是二胡和三弦。虽然以往的作品如敦煌仕女手中也有乐器,但会采用飘带等表现形式,避免烧制时变形。此次作品则没有飘带,纯粹的乐器,为避免变形,他和团队试验了很多次,终于找到分次烧成再合成烧制的诀窍。他说,这是他首次采用这种手法进行创作,为今后的作品带来了很多经验。
第一轮交稿,他的作品顺利通过,但后期也进行了三四次修改,从人物造型、衣纹、椅子与人物的关系表现等方面及细节都进行调整,为的是让作品完美呈现。
将白瓷做到极致是一辈子的追求
苏献忠是德化陶瓷百年老店“蕴玉瓷庄”的第四代传人,延续着同治年间先祖苏学金传下的衣钵。苏献忠自小跟随父亲学习传统罗汉雕塑,1993年德化首届国际陶瓷节,苏献忠创作的一套十八罗汉,被当时的德化陶瓷界公认为继承其家世渊源的作品。对于家族的陶瓷创作,苏献忠说他们既有血脉相连,每一代人所创的陶瓷作品又都不一样,各具个性。
创作了大量宗教题材作品之后,苏献忠感觉到德化瓷艺需要新的突破,并第一次否定了自己,随后他报名参加了德化县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办的艺术进修班。进修回来,苏献忠立即投身创作“百戏”系列,以现代雕塑语言表达汉代百戏的神韵。那个时期,他始终在探索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出一些现代元素,接连做出了女性题材的“江南”系列和“水浒”系列,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进行艺术探索的同时,苏献忠也在为向更多人展示德化陶瓷艺术而努力。从2014年起,苏献忠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内格勒博物馆办个展,并在欧洲、台湾等地推广自己的作品。2016年,他用整整一年再度反思自己32年陶瓷艺术创作,到年底,他开悟了,开始更加强调作品的观念性。这些年来,他主要创作“映像”系列作品,所有人物作品的脸部都是空白,他想让观赏者自己去感受作品的样子,而不是由创造者做好了,仅是展现给观者欣赏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苏献忠先后培养了二十几个徒弟,他们现在都是德化陶瓷雕塑行业里的中坚力量,在各种展览、评比中获得好评。苏献忠表示,他认为德化陶瓷并不是纯粹的手工艺、奢侈品,应当更多地发挥其纯艺术的一面,他依然推崇工匠精神,艺术也好,工艺品也好,都是人踏踏实实做出来的,“将德化白瓷做到极致,是一辈子的追求。”
上一篇:张明贵:德化白瓷让我自豪[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