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8-02-03 11:01:00
撑起德化陶瓷产业一片天空的,有一家家企业,更有一位位艺术家。
对不少德化人来说,研究所、工作室是他们陶瓷创业的起点。
寇富平:上阵父子兵,建白再创新
寇富平是目前福建唯一一位荣获“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的陶瓷艺术家,哦,全国总共仅有十六位。
能够获此殊荣,与寇富平在陶瓷艺术几十年的贡献密切相关。
1959年,景德镇陶瓷学院首届毕业生寇富平,毕业回福建,就参与到福建省轻工厅研究所陶瓷研究室的重点项目:再现“中国白”。
发轫于宋元,盛行于明代的德化白瓷,以其如脂似玉的质感,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白”,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但在清朝中叶之后却逐渐失传。1950年代,福建省轻工厅立项研发,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在1963年取得成功,再经过两年的测试之后,于1965年推广生产,命名为“建白瓷”,意味福建特有白瓷。
寇富平全程参与“建白瓷”的研究、推广、生产,并在项目生产基地落户德化之后,继续跟进。寇富平对“建白瓷”的性能特征,有了透彻了解,结合自己在造型创业设计上的基础与灵感,寇富平设计创作的“羊头花瓶”、“芭蕉花瓶”、“牡丹花瓶”,问世之后引起轰动,被国家外交部选定为国家礼品瓷,持续生产近三十年。他为人民大会堂毛泽东休息室设计创作的刻花牡丹笔筒,被誉为“主席笔筒”,成为收藏珍品。
也正因为太出色了,1998年就要退休的寇富平,原计划在花甲之年开始创业被打断了,德化瓷厂返聘他当技术顾问。
“这一帮就帮了十三年。”寇富平笑着说。直到2011年,74岁的寇富平,“重出江湖”,与儿子寇建勋联合创建了华勋经典建白瓷有限公司,专注研究开发建白瓷的设计制作,并取得了巨大成果:早年经典重现,新品迭出不穷。
寇建勋在寇富平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就对陶瓷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从其父亲身上,学到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2014年,寇建勋选送是三件作品参加海峡版权(创意)产业精品博览交易会,竟然获得了金银铜奖以及优秀奖所有奖项。从未参加任何比赛和展览的寇家父子,再一次引发业内聚焦。
现在,父子两个配合默契,寇富平要将自己平生所学所有,全部传承给寇建勋;寇建勋在父亲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独特的时代语言与艺术感悟,创新发展建白瓷的表达方式。目前,寇家父子又有40多种新器型问世,包括最新成果《凤凰涅槃》、《玉兰香抱》等,都广受欢迎。
但纯手工制作的华勋建白瓷,要量产却是不容易。但物以稀为贵,也因为这样,收藏家对其作品,却是求之不得。
徐思敏:用“中国印”征服世界
徐思敏为厦门金砖会晤设计制作的国礼,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印”。
说起本次国礼瓷设计制作,徐思敏感慨万千:“这是千古难逢的大事件,作为一个瓷艺家能够参与到如此重大的事件中,是非常难得的。”
机会来了就要把握住。因为时间非常紧迫,从接到任务到创意提出,到造型设计,徐思敏用一周时间数易其稿,他要选择一个大主题!最终徐思敏确立了中国印作为载体,向厦门金砖会晤致敬。
“最后我想到,用中国印作为表达的载体,来体现浓重的中国风格,然后从印上端、侧面,再结合地方特色,展示一个融合的观点、共同繁荣的期待。因为中国印是中国信仰、中国精神、中国神韵的象征,就像歌词里唱的,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在古代汉语语境中,印即信,有信任、信用、信念、信仰的多重含义,具有非常浓厚的中国性格,代表着中国的一诺千金。然后在印的顶端,用厦门传说中的白鹭女神为代表,象征着天人合一的概念在里面,也糅合了浓郁的地方风韵。”
《包容》,为博科娃女士(IRINA BOKOVA)而作
在中国印的创意设计得到组委会相关机构的高度认同之后,徐思敏还面临这一个巨大的困难。因为瓷土要经过高温烧结,而中国印的四周需要绝对垂直,这个挑战难度简直是匪夷所思。但经过多次研发、设计,徐思敏最终解决了四壁纯垂直问题。
“这个垂直问题难度相当高,虽然采取了新的思路、新的办法,但废品率还是很高。最后是200多件作品中,能够选出十件合格的产品就相当满意。十瓷九漏不足以表达这一次创作的难度。”
谈及厦门金砖会晤对德化瓷的历史机遇,徐思敏表示,本次厦门金砖会晤国礼,是德化窑走向世界的又一次机会。
《鼓舞》,获2012中国“大地奖”银奖
“陶瓷是中国的名片,可以说,通过古代丝绸之路,陶瓷养活一个大国家。因为海丝主要出口商品,就是陶瓷,用来交换国内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德化瓷是核心之一,历史以来在海外知名度都非常高。现在海外博物馆中,德化瓷器都是镇馆之宝的地位。这不仅是经济交往,更是文化输出、文明输出。因为从远古至今,陶瓷都是人类利用大自然最优秀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首选的、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品类。”
从个人来说,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大事件中,虽然过程很苦,但结果很甜。其实,毕业于(厦门)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70后的徐思敏早已功成名就,其作品《和谐》曾获得“全国陶瓷艺术设计与创新金奖”。
《和谐》,获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创新金奖
“作为一个工艺美术家,我们就是在快乐地研究美的东西,并通过作品,尤其是殿堂级的作品,把我们创造、创作的美与快乐,传递出去,与世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