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19 11:26:00
德化白瓷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德化白瓷厦门金砖会晤放异彩……近期的德化陶瓷、德化瓷匠等不断登上热搜。在历史上德化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口商品之一。如今的德化瓷频频亮相高端展览、会议,再一次向世人展现出德化白瓷的魅力与自信。(记者 陈小芬 通讯员 王双季 许华森 林婉清 文/图)
邱双炯的大型瓷雕塑
9月14日-9月15日,中央、省、市还有境外的4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走进德化县开展“异彩中国白”新闻采风活动。采风记者们先后深入陶瓷博物馆、凤凰陶瓷研究所、协发光洋陶瓷有限公司、明玉陶瓷研究所、陈仁海的中国白艺术馆、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苏献忠的蕴玉瓷庄、郑燕婷的瓷苑仙子等地,采访德化陶瓷制作工艺、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等。
关键词:走进德化陶瓷博物馆,这里不仅有古代的德化陶瓷、也有近现代德化瓷匠们的作品。
在举世瞩目的厦门金砖会晤中,德化陶瓷元素无处不在,不管是会议室墙上的陶瓷装饰品还是会议杯具或餐具,德化白瓷的温润、精美及创作者的用心,都得到与会嘉宾的大力称赞。德化县县长刘德旺介绍,过去大家都认为,德化的陶瓷就是民窑,难登大雅之堂或高端会场。然而此次厦门金砖会晤,德化再次向世界证明德化陶瓷的魅力,德化瓷成为国宴瓷。相信今后德化高端瓷的生产制作上会有很大的提升。据介绍,本月月底,德化将参加在法国里昂召开的中法文化论坛的陶瓷展,届时大家就能再次感受到德化陶瓷的美。
除了白瓷,德化的山茶油——“茶油奶奶”也成为金砖会晤指定的山茶油。
蕴玉瓷庄展示的现代瓷艺作品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德化陶瓷产业开启了“以电代柴”的能源改革。这场改革不仅推进了德化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更使德化的自然资源得以保护。今年86岁高龄的邱双炯老人,不仅是当下德化白瓷艺术家中最年长者,更是这场能源变革的功臣。
邱双炯老人回忆,改革开放初期,德化陶瓷面对国外的大量订单,可用的能源少。当时身为分管工业的县委副书记的邱双炯非常着急,好在他曾任水利水电局局长,非常了解德化的水电资源。邱双炯亲自上阵,用电力成功烧制出合格的陶瓷。“以电代柴”的能源改革让德化陶瓷生产的能源结构得到改变,推动了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德化陶瓷行业也迎来了“万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据悉,过去的土坯窑,基本要半个月才能烧一次,而用电,24小时都能烧制,还能准确控温,让德化陶瓷生产提高产能、增加产量。
据介绍,目前德化的陶瓷行业基本实现零排放,绝大多数是采用电、天然气为能源,很少有人烧柴了。
关键词:陶瓷业是德化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德化现有陶瓷从业人员10多万人,陶瓷企业26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1家、产值上亿企业57家;2016年陶瓷产值199.5亿元,2017年上半年,德化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8.7%,居泉州市第四位。
游客在蕴玉瓷庄欣赏现代陶瓷艺术品
“德化陶瓷出口目前已销往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后这一数据还将有所提升。”刘德旺说。今年上半年,德化共有出口实绩企业22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4家,外贸自营出口总额67913万元,同比增长15.9%。
刘德旺表示,陶瓷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要引导工厂用机器代工问题,这几年政府也出台不少政策,对于引进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线,政府给予补贴,减少产品的成本;鼓励企业和创作者在产品设计开发方面,努力提高创新水平;陶瓷雕塑制作方面用3D打印代替人工的技术,目前也在探索起步中。
关键词:位于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有个洞上陶艺村,在这里不仅能和古老的月记窑来场德化传统制瓷、烧瓷的历史对话,还能见到陶瓷创作者精湛的作品,也能让自己来一次陶瓷DIY创作乐趣。林泽阳2013年从陶瓷学院毕业后,2014年与众多创业者一样在这里开启自己的陶瓷创业之旅。
媒体记者聚焦陈仁海《四海同心》国宴瓷
目前德化的很多陶瓷创作者新秀和林泽阳一样,从专业院校毕业,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毕业后再跟随大师学习,慢慢成长,创业。近年来,德化在培育人才方面可谓下足了工夫,如制定出台《德化县“青年陶艺人才领航工程”实施方案》,开展人才“订单式”选学活动;针对缺乏新型商务人才的现状,开展专题讲座,帮助企业培训出专业知识精、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商务人才;鼓励企业引进外贸专业人才,对引进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按不同层次给予5万元至20万元补助资金。
上一篇:德化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