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德化瓷都电商中国瓷都 
当前位置: > 陶瓷信息 > 陶瓷资讯

 

德化瓷闪耀国际舞台,中外艺术家共话“中国白”

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3 09:25:00

核心提示

“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颁奖仪式日前在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举行,作为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愿景中,德化陶瓷也借助中法文化论坛,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向世界讲述德化陶瓷在中国与外界交流历史中的影响,让德化再次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

随着“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少中外陶瓷大师们也提前驻扎到德化潜心创作,一同感受德化白瓷的魅力。因大赛的成功举办,“中国白”话题亦在法国引发热议,借由这一契机,国内外大师们齐聚一堂,在交流作品的同时,围绕陶瓷艺术的发展、创新展开了一场探讨对话。

□陈士奇 王双季 林婉清 文/ 图

颁奖仪式上,法国罗丹博物馆馆长卡特林·舍维约(右)为获得一等奖获得者蒋颜泽颁奖。(叶志向 摄)

昂美术馆陶瓷展厅展出的高达70公分的康熙德化外销瓷——圣母玛利亚,是基督教题材德化瓷的代表作品。(叶志向 摄)

参与艺术盛事 探访陶瓷艺术发展

作为法国的一座历史名城,里昂这座城市在历史上也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年于9月26日举行的“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将颁奖仪式选址于里昂汇流博物馆,距离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到达法国里昂,恰好过去了96年,这赋予了本次活动更多更深的历史意义。

回溯历史,包括法国里昂在内,许多欧洲国家与中国的交集,亦与泉州、德化瓷是息息相关的。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而德化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被带到欧洲,不仅让欧洲人更全面地了解德化瓷,也促使不少欧洲艺术家开启了“中国白”的创作。“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看到了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对于德化白瓷新颖独特的创作方式,他们对于“中国白”的理解是非常丰富的。”参与此次中法论坛的苏献忠感触良多,在他看来,本次在里昂汇流博物馆展出的陶瓷艺术品,不仅有“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评选的世界陶艺家的当代艺术作品,也有相对传统的德化当地的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都是以德化白瓷进行创作,却仍能感受到多元艺术思想的碰撞。展出作品中,有的注重传承古法,有的则蓄意开拓创新,题材广泛,造型多样,充分展现出创作者们灵敏的创作思维、严谨的创作态度以及高超的制瓷技艺。苏献忠也认为,借由“中法文化论坛”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颁奖仪式的成功举办,将多元陶瓷作品云集于此,很好地为德化陶瓷艺术走向多元化搭建了一个新平台,其不仅有助于宣传德化历史悠久的白瓷文化及传统白瓷制作工艺,也通过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实现德化白瓷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据悉,一批以德化白瓷为材料,以德化传统烧制技艺制作的当代艺术品在本次大赛中脱颖而出,这些来自不同地区,接受不同思想教育,存在不同宗教信仰的艺术家的作品与众不同,甚至令人感觉到有些另类,亦让德化陶瓷从业者耳目一新。特地奔赴法国参与活动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德化县收藏家协会会长陈明良说,这次短暂的探访之旅,着实让他收获颇丰,不虚此行。在他看来,此行收获不仅是看到了德化陶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在欧洲历经300多年的历史,给予欧洲乃至世界陶瓷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同时,在参观一些法国当地的艺术博物馆,以及参加一些汇聚创新元素的现代艺术展后,他也从另一些角度去看到了欧洲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陈明良认为,这为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中国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开阔眼界、学习交流的良机,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当代艺术、世界潮流,为之后的创作带来了想法与灵感。

银奖获得者美国艺术家马克·路佛德创作中。(徐福榜 供图)

来自法国的艺术家Keen在创作

大师驻地创作 感受德化白瓷魅力

如今全球各地仍有很多设计师、艺术家不时前来德化进行与陶瓷相关的学习、创作、交流与合作。今年,在“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举行前夕,德化“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驻地创作项目便已率先启动。为此,来自中国、法国、美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地的40多名艺术家闻讯而来,纷纷奔赴到“世界陶瓷之都”德化开展驻场创作。

因仰慕德化“中国白”之名已久,借由大赛举办契机,法国艺术家毕儒(Jean-Charles pireau)远赴德化,开启了自己德化白瓷创作之旅。“德化白瓷的颜色与我日常使用的陶瓷是非常不同的,它拥有着许多丰富的变化。”在毕儒看来,德化的陶瓷很是特别,其材质极为通透、白皙且细腻,虽这一瓷土很容易开裂,给他的创作带来不少难度,但他仍对这一材料爱不释手。对于一向以佛像创作为主的毕儒而言,借由德化白瓷来体现出佛的禅意,也赋予了自己作品更多更深的含义。不仅是德化白瓷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感,毕儒说,自己来到德化后,还不时出去转转,寻找灵感,如在南埕镇南埕村的荷花公园,因看到应季盛开的荷花、摇曳的荷叶,他偶然获得了创作灵感,在之后驻地的创作期间,他便把荷叶当成模具,将荷叶上独有的纹理投射到自己的作品,并以德化白瓷来创作出一个全新的作品。

同样,来自法国的Marion Boquet-Apel,也是第一次来到德化。随着驻地创作的开展,她亦花了许多时间来深入当地寻找各类瓷土,也正是不断与本土陶瓷艺术家们的交流讨论,经过对十几款纯天然土样的反复试验,她才终于以德化的瓷土来完成了自己的创作作品。

“德化的瓷土所做出的艺术品很棒,而这里的创作氛围也很浓厚。”从意大利远道而来的 Abdon Zani也是对德化白瓷青睐有加。在驻地创作期间,他更是特地以德化白瓷烧制了180多支模型枪,密密麻麻、整齐地固定在一面墙上,看起来十分震撼。

“惜土如金”是此次在德化驻地创作3个多月的美国艺术家马克•路佛德(Marc Leuthold)留给本地陶瓷艺术家颜松柳的一大印象。除了对瓷土呵护有加,这些驻扎德化创作的国外陶艺家们的创作激情、工作态度和对陶瓷艺术的独特理解,也让颜松柳印象深刻。在与驻地外国艺术家的接触中,他发现,也许是平时创作时较少接触德化白瓷,包括马克在内的不少驻地外国艺术家,都对于这一特殊质地的瓷土倍加珍惜。“看过马克的创作,会发现他很注重自然细节、也懂得保留、运用瓷土所具有的天然美感。”在颜松柳看来,从这些驻扎在德化潜心创作的外国艺术家们的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德化白瓷特有的美感,也能够发现许多有别传统的现代、创新的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畅谈创作感悟 为传统艺术赋新意

因此次大赛来德化的很多驻地创作艺术家,不少人是第一次接触德化白瓷。为加深对德化陶瓷的了解,此次在德化驻地创作各国艺术家们在创作之余,也时常与德化本地的陶瓷艺术家开展对话,一同交流创作感悟。

一直以来,在多数人印象中,德化白瓷细柔坚致晶莹,釉水洁净匀厚,与胎骨结合浑然一体。瓷质温润如玉,剔透光滑,光线照耀可映见指影,叩声清悦悠扬,犹如敲击金属,铿然作响,胎釉亦有美妙质感,也正因德化瓷土的材质所具有的这些特殊性以及可塑性,其在艺术表现上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因此,在不少中外陶瓷艺术家们眼中,除了沿承传统,德化白瓷的创作,其实还有拥有着更多的可能性。在交流中,苏献忠也聊到,在人对自然对物质对瓷土的情感上,“中国白”都是极其特殊的,正因这种特殊性,德化白瓷不仅可以做出工艺考究的传统艺术品,同时它也可以创作出不同风格的现代的、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传统的技艺更需要新元素的润养。”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驻地创作项目协调专员云鹤(Donal)认为,艺术创作就在于特有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成品展现。在他看来,只有新的元素、新的形式,才能真正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对于德化瓷的创作亦是如此。对此,驻地创作的独立艺术家李钢的想法与云鹤亦是相同,他指出说,德化传统的白瓷不管是艺术形式还是表现手法,已几近极致,传统要与新元素结合,才能保留和延续原有的韵味,让艺术永久传承下去。

“德化陶瓷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又一批人才的坚守。”在谈及德化瓷的未来发展时,陈明良则指出,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窑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过去德化窑的工匠们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十分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研究各国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断对产品的釉色、造型、装饰进行设计,使之尽量投合消费者的爱好和要求,德化瓷由此在国际上赢得广阔市场的同时,也推动了德化窑瓷业的蓬勃发展。而历经时代变迁,如今德化陶瓷在保留了传统技艺、传承经典的同时,也需要发出创造的新意,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更要积极地走向世界。

铜奖获得者王开雅以蜂蛹为原型创作的《白》系列作品之一。

获奖作品略览 多元创新成为亮点

此次“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旨在从世界范围内甄选出采用白瓷为主要原料创作的、具有创意的当代艺术家及陶瓷作品,此次大赛共征集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新加坡的241位陶瓷艺术家的600多件作品,其中入围大奖赛作品共67件(套)作品,在本次大赛结束后,一些大师们也分享了自己获奖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蒋颜泽:金奖作品《残山剩水》

谈及此次斩获金奖的作品《残山剩水》,蒋颜泽介绍说,这组作品是以陶瓷厂所生产的蜂窝陶瓷废料为原始素材,经过不断的加工和反复的烧成制作而成的。在他看来,各种被制作出来的东西都有其可用之处,在其创作中,也希望这些无用之物得以“重生”。

整组作品,以蜂窝陶瓷截面切片为“元素”,构建“城市”部分,以此展现了高速发展中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景象。“在城市中,人们努力营造着自然中的山水意向,逝去的山水终将逝去,留下的只是暂未被消解的心中的山水意趣。我希望通过这组作品来传达“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展现过去与现在有趣的交织,探索城市、工业、资源、自然、文化之枯竭等命题。”蒋颜泽如是说。

马克•路佛德:银奖作品《精神2》

对于中国文化颇有了解的马克,近年来的创作作品中,也融入了不少中国元素。而他此次获得银奖的作品《精神2》,也同样结合了中国元素,他以中国古代的玉币为原型来创作。这一作品,也是他在德化驻地创作期间所完成的。由于创作之初,对于德化白瓷的质地不熟悉,作品还经历了烧制开裂,破损等问题。但为了让整组作品更为完整,在创作过程中所烧坏、有残缺的物件,也被马克保留下来,并融入到最终作品中。

《精神2》耗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作品由众多玉币形状的圆盘构成,并且每个圆盘上的纹理都有所不同,而马克也通过这些自然纹路的勾勒,表达着自己的想法与情感。

王开雅:铜奖作品《白》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开雅在德化看到了一种特别的昆虫——蜂蛹,由此引发灵感,他便决定,要以德化的白瓷,来表现出自己在德化第一次遇到的昆虫,而这也成了此次大赛铜奖作品《白》的雏形。

谈到这一作品的创作过程,在王开雅看来是“十分有趣”的,围绕“天地人合”,借助好的天气,好的瓷土,再由创作者的介入,把具有美感的元素加入其中,最终便呈现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值得一提的是,在运用德化传统的陶瓷烧制技艺的同时,王开雅说,此次的创作,他皆融入了吊挂的方式,由此也让整个作品变得更为有趣而特别。

黄永星:优秀奖作品《何朝宗》

在德化进行陶瓷创作已近八年的黄永星,是此次大赛的优秀奖获得者。对于何朝宗作品的喜爱,促成了他此次获奖作品《何朝宗》的出现。

在传统上创新,是黄永星想要表达的一个讯息。在这一陶瓷作品中,可见其延续着何朝宗风格的自然衣纹,以及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但同时以“用经典盖去经典”的方式,黄永星以一件头盖薄巾,掩去了作品人物的容貌,借此让整件作品多了一层新意。

除了金奖、银奖、铜奖以及优秀奖之外,此次大赛也设置了“汇流奖”、“传承奖”与“支持奖”,来专门鼓励中外艺术家合作创作、对陶瓷技艺的传承以及表彰单位、个人对大奖赛的支持,而来自德化的多位陶瓷大师在获得殊荣的同时,也带着自己的创作作品前来参展。其中,获得大赛“支持奖”的陈明良,就带来名为《醒悟》的作品,除了延续以猪油白塑造佛教人物形象,其也在创作中将中国传统雕塑的线性融入人物瓷塑中。而“支持奖”的另一位得主苏献忠,此次则带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前往参展,除了一件具有德化传统造型雕塑风格的作品之外,他亦有展出了两件带有现代元素的德化陶瓷作品,与外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们进行交流。


 
网站首页 | 平台资讯 | 陶瓷信息 | 人才服务 | 创业服务 | 投融资服务| 技术创新 | 管理咨询| 市场开拓 | 法律服务 | 服务机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东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5层 客服电话:0595-23555246 培训咨询:23555246 传真:0595-23511246
E-mail:4001133557@b.qq.com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
闽ICP备05004707号-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