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20 10:46:00
核心提示
她14岁就读德化城关职业中学开始学习陶瓷绘画,1988年到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继续深造,从事瓷画艺术创作至今已37年。她视瓷胎如纸绢、釉料如水墨,在陶瓷器皿上描绘各种花果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林木以及楼亭人物,创作的瓷画作品构思新颖、色调和谐、繁简有度、技巧娴熟、笔触凝练。本期“国礼大师”带你走近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曾映雪,听听她的国礼创作故事以及瓷艺人生。
□许文龙 王双季 林婉清 文/图
曾映雪
历经波折 成就好作品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有富贵吉祥的美好寓意。”谈起创作国礼《富贵五福》的构思,曾映雪说,整件作品以球体为主体,利用陶瓷瓶天方地圆的造型,使用五朵“不分彼此,不分大小”的牡丹花环绕球瓶一周,让人站在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一个完整的画面,象征“和谐共融,互惠互利”。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在装饰手法上首创釉上高温装饰,是一次创新和突破,也是国礼中唯一一件陶瓷绘画作品。
她对待每件作品都精益求精。自去年12月作品初步形成以来,她与团队合作者董希源、赖双安等人一道不断对作品优化。即便是在除夕和大年初一阖家团聚的时刻,她都是在工作室、在忙碌中度过。
今年7月,当作品创作进入尾声,眼看就要成功时,一次意外对她造成不小的打击。一件作品完全成型需要经历7道工序烧成,每一道烧成都会出现一些残次品。那一次一共有5件作品进入到倒数第二道烧成。“之前都是一个窑炉只烧制一件作品,但当时我觉得做了这么久已经有一定经验积累,于是就将5件作品放到一个窑炉里烧。”她说,然而一直在身边帮忙的徒弟看到她辛苦劳累,主动提出帮她分忧,代为去翻窑炉盖。为了让窑炉尽快降温,徒弟将窑炉间的窗户也打开。不幸的是,那天台风将至,大风从窗户吹进窑炉,5件作品全部烧破裂。眼看着交货日期将近,听到这个消息,她急得快哭了,瞬间心跳加速,血压也一下飙升。所幸,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敬畏之心 对待每件瓷
曾映雪出生于享有“瓷乡”美誉的德化浔中镇。成长在这里的她,从小深受陶瓷艺人的影响和陶瓷艺术的熏陶,与陶瓷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4岁那年,她进入德化职业技术学校(原名德化城关职业中学)读书,开始了她的陶瓷绘画之旅。1988年她又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深造,使理论水平和绘画技艺更上一层楼。学成归来,她成为福建德化职业技术学校的陶瓷绘画教师。
她视瓷胎如纸绢、釉料如水墨,在陶瓷罐器皿上描绘各种花果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林木以及楼亭人物。她一边教学一边创作,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构思新颖、色调和谐、繁简有度、技巧娴熟、笔触凝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画风特点。装饰画细致华丽,山水画飘逸淡泊,花鸟画生机盎然。尤其人物瓷画,线条优美、细腻入微,不论是表现文人墨客还是纤纤仕女,都能随心所欲驾驭各种技法表达情感,使线条、块面和色彩的表现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创作陶瓷作品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更是快乐的源泉。在她看来,陶瓷是永恒的。不论是“沉睡”在大自然的矿土,还是被创作者“唤醒”后做成的陶瓷,每个人都是它的过客。既然创作者将矿土“唤醒”,就要认真地对待它、做好它。不论是这次做国礼还是其他作品,她自始至终都是用一种认真、敬畏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件陶瓷。“每件作品都是创作者心路历程的表达,认真做好每件作品,让后来人通过作品来分析和了解创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和思想,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她说,不论之前做出多少努力,经历多少艰辛,只待最后一刻凝成永恒,一切付出都值得。
王者之香
国色天香
呢喃
下一篇:陈明良:根植传统 不断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