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瓷都德化》 发布时间:2016-12-05 09:16:00
徐海燕对德化的陶瓷行业发展有着自己的理解。
走进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琳琅满目的精美瓷艺作品令人叹为观止,既有东方的精美日用陶瓷,亦有出口西方国家的节日性工艺瓷,各式各样的精美艺术品,构建出一个美轮美奂的陶瓷世界,许多游客带上亲朋好友浏览其中,或选上几件喜欢的瓷器,或亲自动手,DIY出自己的陶艺作品,这里永远是不乏热闹的。
自2012年创办以来,陶瓷文化生活馆逐渐成为集工业旅游、陶瓷文化DIY、展厅营销等为一体的场所,成为外来游客了解我县陶瓷的一个重要窗口。
身为顺美集团总经理助理以及陶瓷文化生活馆的总经理,徐海燕对德化的陶瓷行业发展有着自己的理解。
精准定位 打造品牌
“我刚来到这里时,正好处于德化陶瓷业的一个转型期,市场的细化越来越多元,传统的陶瓷行业在新时代必须有着新改变。”
自2007年进入顺美集团以来,徐海燕担任顺美集团总经理助理、工会主席,负责行政管理和人事外联等工作,起草了集团所有的规章制度,实现了制度化管理,成为德化其他企业借鉴的范本。
说起德化陶瓷行业发展,徐海燕可谓了然于心,近年来德化的陶瓷行业经常处于一种互相压价恶意竞争的环境之中,如何从这样的环境里脱颖而出,而避免陷入其中?
徐海燕告诉我们,“以前我来顺美的时候,品牌和商标相对弱化,慢慢地通过政策结合项目建设的同时,又推动了市场的品牌建设。”而只有通过建立品牌,打造业内标准,用具备独特性、唯一性、代表性的优秀商品去决定其自身的价值,深入发掘每一件陶瓷的内在文化价值、实用价值,才能披荆斩棘,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好的产品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叫出来的,让产品自己去标价。”
近年来,顺美集团的文化创意产业绩蒸蒸日上,蕴含着徐海燕的辛勤努力。徐海燕对品牌的执着,从一个公司的LOGO就足以看出,她说,“注重文化跟品牌的建设,才能在市场上获得好的口碑,市场的传播才会良性运作,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永远没有自己的符号,而我主张所有的产品都必须有自己的身份和属性。从内部的完善到品牌的建设,一件商品才有了自己的属性和身份,可以不再听别人怎么叫价,可以自己标价,而如果没有品牌,那你只是别人的代工工厂之一。”
“今后要自己走出一条路,让国人知道国内有一家厂叫顺美,那你必须把顺美这个品牌打出去,告诉别人顺美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特征,就好像做自我介绍,必须让别人看到你的不同之处、闪光之处,才会记住你。”
在助力集团公司发展的同时,徐海燕也与公司一同成长,近年来她先后被评为“中国陶瓷行业职业经理人”“泉州市经营管理领军人物”“德化县十佳创业者”,也是“德化县政策重大决策咨询监督团旅游产业类专家”“德化县第九届政协委员”“德化县知识产权庭陪审员”,2012年她策划的顺美国际陶瓷文化创意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担任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总经理,负责顺美集团文化创意工作管理及内贸工作,在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很好地宣传了德化陶瓷文化的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搭建平台 推动市场
对于德化的陶瓷行业发展,徐海燕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她觉得企业第一步必须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攮外必先安内。“接下来根据自己自身的实力,酌情投入科研,从这两方面去夯实企业的内部基础。”
一个企业要想把握到市场先机,进行有效的运作,仅凭一个人的智慧始终是有限的,对此她跟清华大学、福州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校企合作,成立一个集品牌策划、项目策划、平台搭建于一体,助力企业发展运作的“智库”。
“我们要做一个满足设计师跟消费者对话、设计与市场对接的一个平台。”徐海燕说,“每样产品都有它的产品故事、设计文化,是能够边用边收藏的,我们把文创与时尚结合,把实用和艺术性结合,发掘出产品独有的内涵。”
在搭建平台,创新陶瓷设计的同时,徐海燕还特别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她认为知识产权就是产品的发言权,“第一个是商标,第二个是产品专利版权,”在前段时间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部举办的中国德化陶瓷版权保护优秀成果展中,徐海燕便是德化知识产权的陪审员之一。
“我想做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通过校企合作,让他们提供的优秀创意和产业技术能够得以产业化,我们也可以把产品研发的风险转化到学校的实验室中,学校拥有的专利只停留在实验室,企业刚好又拥有生产的条件,便可以通过合作把专利转化为产品,推动到市场中去,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事实上小的企业并不具备研发的条件,所以它们最适合的是借助公共服务平台和校企合作,或者抱团发展,而我们就是建立了这样一个平台。”
如今徐海燕正适应着陶瓷产业发展品牌顾问这样一个新角色,已经与十几家企业签约,将在品牌、项目文创与旅游等方面推动德化陶瓷产业的新发展。
下一篇:德化陶瓷:占据全国八成网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