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德化瓷都电商中国瓷都 
当前位置: > 陶瓷信息 > 陶瓷资讯

 

陈明良:唯明心良艺 铸德化瓷魂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07 17:35:00

¥ᄑᄅC2017-03-06zx2701_P_1_368_391_1038_818

陈明良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国家非遗“德化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

明玉陶瓷研究所艺术总监

泉州市政协委员

“在梦里,我时常想起小时候,一排排的田埂间,矗立着一座座的龙窑。爷爷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低下头,就能捡到带有青花瓷纹的各种瓷片。在那里,我很高兴,就一直捡,一直捡,直到看见窑火之光出现。那是一个多么神秘而又有魅力的地方……”

在说这番话时,已身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陈明良话语哽咽,陷入回忆。“倏忽40载,作为坚守德化陶瓷技艺的一名工匠,德化瓷已经融入我的血液,成为人生。”

¥ᄑᄅC2017-03-06zx2701_P_1_1488_717_1995_1437

《坐岩持经观音》全球限量一百尊,该作品被北京首都博物馆珍藏。

¥ᄑᄅC2017-03-06zx2701_P_1_372_1716_579_2088

文昌坐命之个性拘谨保守,言行举止都透露出文质彬彬、才思敏捷、博文广记。司禄(赏功进士)掌管天下文运禄籍、自古以来受到士人学子的供拜。

¥ᄑᄅC2017-03-06zx2701_P_1_1417_1716_1974_2088

弥勒笑眼悠坐于如意之上,手持拂尘,动态自然,与如意相互衬托,形象生动有趣,引人捧腹发人深思。作品表达如意人生,过着福禄、安康、称心如意的生活。

人生为艺艺为人生

“因为出生在陶瓷世家,从小跟着父亲学习德化日用瓷的烧造技艺,因此,我对德化瓷的理解会比其他人好很多。”陈明良风趣地说:“我并不是自己夸自己,我们全家都是做德化瓷出身,这可能就是陶瓷基因吧。”

20世纪80年代,刚满16岁的陈明良进入德化陶瓷研究所工作,开始跟着陈其泰师傅从基础学习传统德化窑工艺。与民间日用器型不同,传统德化窑手工工艺精细而复杂,要求极高。有着良好家传的陈明良,总能感觉到自己对传统和艺术的差距,开始废寝忘食地训练、烧造。年纪轻轻的他,甘愿多干点活儿,多琢磨琢磨,希望可以尽快地掌握传统工艺的精髓。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在香港,一尊德化大型瓷雕“千手千眼观音”开始展出。这尊观音立像加底座高达1.55米,上身含手臂伸展最宽62厘米,下身胫足部为22厘米,呈上大下小、上重下轻状,给烧成带来极大困难。

虽然问题的解决如此艰难,但是,陈明良最终成功了。当时,他年仅19岁,从此在中国陶瓷界一炮而红。直至展出结束,陈明良依然像生活在梦里。

“一团团熊熊的窑火,开始烧热德化瓷都的千年历史,一尊尊精美绝伦的‘东方维纳斯’,则需要不断地走出炉窑,走向世界。”在德化陶瓷研究所工作7年之后,陈明良毅然决然地离开单位,开始自己探索,创办陶瓷工厂。从此,也进入了“半生探索、半生努力”的状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陈明良在艺术道路上开始追求创新多变。他开始吸取古代艺术精华,将所学用于创作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糅合现代艺术审美,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中,为了创作出独具匠心的作品,陈明良决定前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以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艺术理论、审美水平和技艺功底。

从此,在研究德化陶瓷的道路上,陈明良开始赋予作品新的内涵和新的艺术生命。他擅长写实、夸张、大写意、抽象等表现手法,以仙佛传说、历史故事、现代生活等为题材,创作出多件极富艺术水准和收藏价值的手工艺术珍品。如融入薪火意境的《千年窑火》,大写意手法塑造的《一苇渡江》,展现原生态粗犷美的《盘古开天地》,巧妙地将现代科技生活与古代神话故事相融合的《相逢》等。

而在瓷塑的题材上,如仙佛传说、历史故事、现代生活等方面,陈明良均有所涉猎。其中,从构思、画稿、塑像到成型,他前后花了5年多的时间首创大型中国白瓷雕塑“百态观音”。百态观音并非是对前人作品简单的复制或模仿,而是融入了他对投身于瓷塑世界中的那份静与禅的理解,表达了“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主题。100尊观音大小不一,极尽变化,妙相庄严。陈明良希望,每位欣赏者能从每一尊观音的“精、气、神”中感受到塑瓷艺术的灵魂。

直到2013年12月,陈明良最喜爱的陶瓷作品“志在书中”荣获“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这是他的创作,也是他的骄傲。在创造性地运用写意手法塑造了一个状元尽享知识境界的意韵。状元随性而坐,衣纹贴身而坠,其一手倚着书匣,轻握书卷,凝地而视,神态怡然,回忆当年寒窗苦读。

之所以有此作品,并非出自“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性,而是取古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寓意。因为现在有太多的人疲于奔波,为利益所驱,为功名所累,内心已难再有一片纯洁而宁静的天地,因此,陈明良希望世人能静下心来,用古今之学识、圣人之修养认真地开垦、灌溉自我心灵这块土地。

当水平达到一定的境界时,艺术审美比较的将不再是刀工、雕工这些基本的技艺,而是瓷塑作品其神韵的流转和内涵的表达。“正是深知这样的艺术规律,我希望我的每一件作品都能融入一定的思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品。”陈明良说。

¥ᄑᄅC2017-03-06zx2701_P_1_728_1716_1137_2088

祥和观音

¥ᄑᄅC2017-03-06zx2701_P_1_19_2553_353_2948

心中佛

¥ᄑᄅC2017-03-06zx2701_P_1_391_2553_688_2948

千年窑火

鉴古藏珍立足传统

2007年,德化三班镇辽田尖山发现原始青瓷窑址,窑址有一个约1米宽的弧形窑炉,保存有许多原始瓷片和陶片。

陈明良也拥有一块类似的瓷片。其表面有一层淡青色的釉,瓷片或陶片上还有原始青瓷的典型花纹,即像用竹片在上面戳成的S形的“戳点纹”,也有像绳子压下去的“绳纹”、“网纹”等等。

德化县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的发现,说明德化窑与浙江德清窑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烧制原始瓷的古窑,有力佐证了德化是世界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童年时代捡瓷片的记忆,成为陈明良最为重视的事情之一。除了艺术创作,收藏古瓷,也成为陈明良最重要的爱好。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独立办厂不久,一直忧心于瓷器销路。一次巧合,我被一件极其厚重、且饰有龙和赑屃的德化青花瓷净手盘所吸引。我想,这么精巧的净手盘既可赚钱、又可观赏,简直是件一举两得的美事,于是我便毅然将它买下。”陈明良说:“此后,我访村问路,决心走收购古瓷之路。遗憾的是这些瓷器中绝大部分是残缺不全的。而且,一直以来,只买不卖的收藏形式使我一度囊中羞涩,但这并未削弱我收藏古瓷的兴趣。”

这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陈明良收到第一件瓷塑“立云观音”。陈明良说,当他第一次看到这件古代艺术品时,“我惊讶得不能言语。”无论从工艺还是技术,古人居然可以造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人物,看到古瓷塑的工艺,陈明良开始坚定地走上收藏之路。

这些收藏的古代艺术品,给了陈明良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他经常拿出“立云观音”轻轻擦拭,与自己的作品对比,并开始意识到自己技艺上的不足,通过反复揣摩,收益颇大,创作上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样的道路一走就是10多年。20世纪90年代,陈明良接手了两尊观音瓷塑,其中,一件甚是完好精致。把玩之中,踏实感、满足感盈满内心。“我越看越爱,萌生了仿制的念头,而仿制出来的立云观音和原尊相像度极高,销路可人。这收益和技艺双丰收的甜头开启了我仿制古瓷的大门。”

不久,“我又花2000元购入一尊明代厚胎土地公(福徳正神)瓷塑。这件土地公单壁就有五至六厘米厚,瓷身有窑裂,釉色绿白釉,通身晶莹水润,胎体厚重,考究是全手工手捏制而烧成的。”陈明良坦言:“这精美的瓷器亦引发了我仿制的欲望,于是我一口气仿制了十几件,收获颇丰,甚是快意。再次从仿古瓷中获得收益的我一方面继续走收藏之路,一方面也不断从仿制中获取新的技艺。”

“每次看到古瓷塑工艺,我都会被深深地震撼。”陈明良收藏古瓷的名声渐渐大了起来。199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藏友肖永昌向陈明良推荐了一尊疑似清朝年间仿明朝何朝宗的“掌上观音”,这是至今发现的瓷圣何朝宗最小的一件作品。虽然这尊观音仅高7厘米,但其神态、造型和开脸都让陈明良深深折服。

和所有的德化瓷藏家一样,拥有一件“瓷圣”何朝宗的作品,都是梦寐以求的幸事。

“我一听‘何朝宗’三个字,便心向往之,觉得只要一览其风采,哪怕是仿品,也能窥得其中一二之真妙。”陈明良说。

可喜的是,时间的沉淀和苦心学习,练就了陈明良毒辣的审美眼光。一睹该作,他就眼前一亮:掌上观音面容端庄秀丽,发丝纤毫毕现,衣纹线条流畅大气,做工精致细腻,体态自然,神韵独具。如此精妙的瓷雕,令人叹为观止。除了何朝宗本人,再也无人能有这般出神入化之境界!

陈明良喜从心来,但无奈,藏家竟开价1万多元。当时,这是一笔大数目,万元户也不过如此。限于财力,陈明良只能空手而归。

“但那尊掌上观音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令我日不思饭,夜不能寐。不得不再次动身前往商议,却依旧谈不拢。”这时“肖永昌劝我,说这尊掌上观音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善,衣纹和脚趾都略有残缺,再加上众多藏友都认定其为仿制品,因此肯定无法在短时间内销出,何不慢慢等待时机再一举拿下呢?但我坚信,这必定是何朝宗的珍品无疑。”

陈明良开始与藏家交往,以真诚的行动打动藏家。几经波折,他最终以6000元的价格将这尊“掌上观音”收入囊中。首次购得重宝的喜悦让他坚定地走上了寻宝、藏宝的“不归路”。

明代是德化瓷人物雕塑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何朝宗艺术独创“捏、塑、雕、刻、刮、削、接、贴”八字技法,将德化瓷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以他为代表的一批德化窑陶瓷雕塑艺术家,成功烧制观音、达摩、罗汉等陶瓷雕塑佛像,形成“何派”艺术,也使得德化窑艺术进入新的历史高峰,在世界陶瓷雕塑史上都具有相当的影响。

这一时期德化瓷不时有体现宫廷或上层社会生活场景的作品,但更主要的仍倾向于表现来自民间的文化内容。在雕塑瓷方面,主要体现宗教艺术,外销瓷则主要体现域外风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德化烧制的白瓷,以其“白如雪、润如玉、透如绢”的玉质美感驰名中外,被誉为“象牙白”“中国白”,是中国白瓷的顶峰。而“何派”作品莹润晶亮,纯净无瑕,不需彩饰,自然天成,成为东方人物肤色最完美的表现。

“没买回来连觉都睡不着。”说起收藏陶瓷的感受,陈明良这样说:“每次开始独立创作没有思路,屡遭难题时,鉴赏收藏的古瓷就成为陈明良的良药。收藏的爱好恰好启发了创作灵感,通过反复揣摩,在塑刻神韵、泥塑、工艺等创作层面上得到很大提高。”之后,他便边收藏边创作。

但是家里人对于收藏古瓷费时费力费钱颇有微词,陈明良也偶尔犹豫,但恩师的教导,却让他坚定起来。

“1998年,我在中央工艺美院雕塑系的导师王建中、章星、邱耿钰来福建家访。他们为我收藏的诸多瓷器所倾倒。”在导师的建议下,陈明良恍然开悟,一改以往“大杂烩”的收藏方式,重点开始收集德化本土各类陶瓷,使之成为系列,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私人收藏系列。

到目前为止,陈明良收藏的德化陶瓷藏品共3000多件,从西周到近代藏品都有,收藏内容主要以人物雕塑为主,多达两三百件。多年的积累和坚持,在2005年5月他兑现了老师给他的意见,将所创和所藏集于一馆,取名“瓷艺堂”。陈明良笑着说:“我的瓷艺堂收藏的不仅是一部德化陶瓷史,也是一部中国陶瓷史。”

¥ᄑᄅC2017-03-06zx2701_P_1_725_2553_1060_2948

盘古开天地

¥ᄑᄅC2017-03-06zx2701_P_1_1097_2553_1412_2948

佛光普照

¥ᄑᄅC2017-03-06zx2701_P_1_1452_2553_1767_2948

相逢

¥ᄑᄅC2017-03-06zx2701_P_1_1808_2553_2102_2948

志在书中

以古为师创新发展

搞德化瓷收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陈明良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收藏,他一边搞陶瓷艺术创作,一边收藏古陶瓷,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激发陶瓷创作的灵感。经过不断的摸爬探索,陈明良渐渐总结出不少收藏的经验,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化陶瓷专家”。

如今,他的收藏涵盖墨款明代五彩瓷、与何朝宗同时代的象牙白瓷雕等艺术品,对于研究德化陶瓷发展,尤其是明代五彩瓷的制作,都很有科学研究价值。

在收藏的同时,陈明良开始不断精进自己的创作。他不断调整创作方向,大量阅读有关书籍,从而大大提高了艺术鉴赏力和瓷雕创作水平,进入了高品质产品的丰收期,业界誉其“深谙瓷圣何朝宗瓷雕技法”。

典雅明镜,如脂似玉,这是许多人初见陈明良作品的印象。陈明良的作品造型大器,线条简练流畅,面部表情传神生动,上下呼应,左右协调,虚实结合,相得益彰。基于传统的收藏,他充分运用德化本地瓷泥创作出结实致密、釉色洁白似雪、温润如玉、透明度好的优质“明玉瓷”优秀新品。并成功研制再现了“象牙白”“玉白”、“猪油白”、“葱根白”、“孩儿红”等明代以来出现的釉色,加上惟妙惟肖的刻画雕塑,刚柔并济,使整件作品完美无瑕,达到炉火纯青境界。

陈明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日夜兼程、不辞艰辛地深耕精品、孤品创作。为保障艺术品的“量少而精”,“严苛”的陈明良对作品十分精益求精,有时候一年创作10多件艺术品,却最终只挑选一件精品,许多海内外藏友对其作品“一件难求”。

不但在创作领域取得成就,陈明良也善于理论总结。在创制德化新瓷的同时,还撰写学术论文《德化瓷观音传统雕塑艺术技巧探索》《明清德化瓷塑艺术》《德化窑古瓷鉴定》《德化民俗“龟果印”浅析》《潮州窑与德化窑历代工艺比较》《何派技艺传承与创新》,并独立编著《德化窑古瓷珍品鉴赏》,与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耿东升先生合著《明清德化白瓷》等书籍,积极研究陶瓷发展的规律,研究德化陶瓷发展的历史。

“瓷国明珠通中外,艺苑奇珍贯古今。”这是陈明良瓷艺堂的冠顶联,也概括了德化瓷的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又隐现了其间主人搜奇寻古的艰辛和美好愿望。可以说,堂内珍藏的瓷器是瓷都德化的缩影。

目前,这间瓷艺堂中,藏有陈明良收藏的从商周至民国时期的3000余件瓷器,经过他长期精心整理,他将藏品分为人物瓷塑、青花五彩、日常生活器皿等几大类别。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印章纪年款瓷器300余件,是目前最为齐全的德化窑白瓷珍贵标本,也是融德化窑古陶瓷文化艺术与德化陶瓷历史研究于一体的私人藏馆。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瓷艺堂还不是一个博物馆,但我希望,有朝一日,这个凝结我毕生收藏的地方,可以成为一家真正的博物馆。”陈明良动情地说:“期望寻知音经纪人投资合作,扩大规模,建设标准一流艺术博物馆,五佰罗汉馆,海丝陶瓷艺术文化交流中心,传承培训基地等,让我可以专心搞创作与鉴藏传播,同时带好更多徒弟,使传统技艺、乡土气息和某些特艺精华传承下去,可以使民间这绚丽之花更加光艳辉煌,并取得进一步发展。”


 
网站首页 | 平台资讯 | 陶瓷信息 | 人才服务 | 创业服务 | 投融资服务| 技术创新 | 管理咨询| 市场开拓 | 法律服务 | 服务机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城东电子商务创业园1号楼5层 客服电话:0595-23555246 培训咨询:23555246 传真:0595-23511246
E-mail:4001133557@b.qq.com 技术支持:憨鼠网络 | 德化网
闽ICP备05004707号-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