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08 14:56:00
泉州作为海上之路起点城市,多元文化吸引了许多海内外艺术家来泉创作,其中还有不少女艺术家。今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昨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女艺术家,走进她们的艺术世界。
谢瑷吉主攻重彩丙烯画
“泉州是最中国的地方,这座城市的文化很深奥,令自己停下行走的脚步,学习绘画。”去年2月,荷兰籍丙烯青年画家谢瑷吉来到古城,就深深被这座城市打动,于是便留下学习创作,现在已满一年了。此前,谢瑷吉在荷兰学习工作了12年,作品深受多国文化影响,眼界比较开阔,热衷佛教题材创作。现在主攻重彩丙烯画,还涉及现代画,超现实主义题材,以及综合材料应用,她说:“画者并不只是传递图像,更是传播思想——具有无限能量与价值的思想,卓越的艺术家应该让人们通过作品看到奇妙的灵魂。”
杨爱武展示瓶艺作品
来自黑龙江省的杨爱武现供职于华侨大学,2009年开始瓶艺创作,第二年便将目光投向海丝主题。她说,“海丝文化是泉州文化的灵魂。海丝题材既是泉州多元文化的展示,也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她创作的泉州湾系列作品深受大家关注,这些作品有的体现渔民远航捕鱼归来,有的体现刺桐花和惠女服饰,还有的体现泉州湾的海洋生物等,皆很好地将瓶艺创作与海丝文化结合起来。此前,她创作的《醉青梦》、《大象无形》1号和《大象无形》2号三件作品已获国家专利。
杨莉莉(右)介绍当代陶瓷创作
“这种纯自然的环境,更能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来自山东省的杨莉莉及其丈夫吴金填八年前来到德化县三班镇月记窑,开启了他们当代陶瓷创作之路。月记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早在明清两代,月记窑就是兴盛一时的名窑,炼制的瓷器畅销海内外。他们来到这里,就充当起“千年瓷都传统技艺的守护者”。此前,他们携手在德国学习交流五年多,中西方文化艺术让他们在月记窑找到最好的交汇点。他们筹建的月记窑美术馆已经基本完工,不久就可以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陈智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