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12 09:10:00
作为千年古瓷都,我县的历史不只在纸上,瓷和窑也是我县历史鲜活的面孔。拱窑师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们是陶瓷窑炉的建造师,更是龙窑建造的灵魂人物。窑炉的质量直接关系产品的质量、产量和能量消耗的高低等,下面,我们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四代坚守,不让龙窑建造技术失传的拱窑工匠颜瑞柔、颜炯伟父子。
【现场声 记者林雅萍:我现在是在月记窑旁边的记号窑,我身后的颜氏父子正在给这个记号窑的奶窑进行一个修复工作。我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烧窑,但是极少人见过修窑,所以对于修窑我们都是蛮好奇的,具体情况我们去了解一下。叔叔,我问你下,你修这条的话,要几年修一次?
拱窑工匠 颜瑞柔:以前三四年修一次,之前是哪里破个洞,退个洞,就补起来。
记者 林雅萍:我看修复有用砖头的,有用石头的,上面的是用黄土,是吗?
拱窑工匠 颜瑞柔:是的。
记者 林雅萍:为什么要用黄土?
拱窑工匠颜瑞柔:保护这条窑,这条窑没有这个窑奶,就会渗出来。
记者 林雅萍:窑奶是保护这条窑。如果用水泥可以吗?
拱窑工匠 颜瑞柔:水泥会爆裂出来,起火了会爆裂出来。
记者 林雅萍:这条窑是什么时候建的?
拱窑工匠 颜瑞柔:这条窑很早建的,五六十年了,很早建的,这边修补了差不多五年左右。】
龙窑烧制最高温度可达1300多摄氏度,热胀冷缩和高温熔融等因素,会让龙窑变形甚至坍塌,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得大修,一般大修一次可烧120次窑,由于现在的企业都改用电窑或汽窑,柴烧的月记窑使用率相对不高,一年也就10多次。颜瑞柔的祖父颜地林和父亲颜清着都是知名的陶瓷窑炉建筑师,颜瑞柔25岁开始跟父亲学习祖传建窑技艺,已有40多年。窑炉建造不仅工艺复杂,还涉及建筑、美术等多项专业知识,每一步都马虎不得,都直接关系产品的质量、产量和能量消耗的高低等。若技术不过关,就会造成坍塌,危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几十年来,颜瑞柔所造的龙窑,从未发生意外。
【同期声 拱窑工匠颜瑞柔:当时德化有很多,德化当时有130多条,德化全部的。像是尤溪这一带有六十几条,莆田、仙游,这些都有去;现在一年有做十几天,二十几天,修修补补,介福那边建美丽乡村,我们去年去建了一条,介福现在又建了一座龙窑,明年要整座翻建。觉得这手艺是我父辈传下来的,得保护好,是这样的,不能让它失传,就让我儿子也来帮忙。】
上世纪80年代前期,为保护环境和森林资源,我县掀起了水电建设、以电代炉的热潮,龙窑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面对高成本、低产量,以及复杂的工艺,龙窑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已成必然,然而作为传统德化窑的印迹,龙窑却不应消失。作为第四代唯一传人,颜炯伟坦言,自己现在经营一家生产茶具的瓷厂,有窑需要维修的时候就跟父亲出来。父子的坚守就是不想让祖辈相传的龙窑建造技术失传。
【同期声 拱窑工匠颜炯伟:小时候也没什么想法,那时小的时候就跟老爸经常就是去建窑,就是在上面玩。然后也经常跟他学烧窑,他叫我加火我就加火,小时候就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到长大以后,觉得老爸已经老了,应该继续传承这个,把这个窑做好。现在有了小孩子,一定也会叫小孩子继续传承这个技艺,把这个技艺一直延伸。做拱窑,这个说起来特别辛苦,一天要搬几千个的砖,像我们现在年轻人确实是弄不来,但是还是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