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6-10-28 11:03:00
首届德化陶瓷双年展举行,传统陶瓷爆发出了创新的艺术表现力,作品融入当代审美观,为陶瓷艺术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艺术突围 诠释陶瓷全新魅力
作品《盆景》
2016年9月30日—10月30日,“探索——首届德化陶瓷双年展”在德化陶瓷博物馆举行,12位艺术家携22件作品参加了本次展览,为近年来德化难得一见的创意艺术群展。此次展览令现场的观众赞叹不已,纷纷为创意陶瓷的全新诠释竖起大拇指。
2015年5月,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千年的传统陶瓷艺术文化的保护传承与现代陶瓷艺术文化的创新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社会各界所瞩目、认同和肯定,在现代陶瓷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德化陶瓷艺术文化正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展现出新发展的魅力。
□本报记者 曾广太 文/图
作品融入 当代审美
本次参展的22件作品具有鲜明的表现手法和个人风格,融入当代审美观,体现出当代艺术的价值追求,作品流露的内涵及视觉感染力,传递出当代艺术中的自我表达与情感凝聚,充分体现了陶艺家的艺术追求和“探索”的展览主题。如苏献忠的《……》系列作品,没有名字,每个人的不同解读就是作品带来的最大意义;张南章的《江湖》将陶瓷作品放在巨大幕布中,从不同的角度窥视江湖,呈现出来的又是不一样的场面、解读;郑清海的《方向》把动物瓷雕放置转架上,不停地转圈,探寻方向……
“此次展览,集中展现德化一批当代优秀陶艺家的艺术追求与探索。作品注重陶瓷造型语言的创新及艺术本体语言的表达,注重自我思想的呈现,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戴雨享表示。
大胆想象 凸显新意
德化陶瓷以“简、淡、雅、透、秀”的“中国白”瓷雕作品饮誉世界。伴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德化当代白瓷逐渐趋于成熟,涌现出一批杰出艺人,他们或山水抒情,或花鸟达意,或青花悠然,或人物表现,采用瓷板、瓷瓶、瓷雕、日用陶瓷等方式,通过釉上、釉中、釉下彩的手法,让德化陶瓷的艺术魅力更加绚丽,已然成为引人注目的一道当代艺术风景线。
展览除了德化传统题材的瓷雕以外,现场随处可见更多具有前沿思想、大胆想象的展品。他们改变旧有的陈列方式,将一件件作品有机陈列。林振忠的《忆》以三个视频分别讲述水车打磨泥土的过程、使用竹片塑造头像的过程以及龙窑烧制瓷器的意象示意,同时将三个部分融入计算机播放的视频中,力求通过视频中的时钟背景声音,暗喻时间片段的飞速,引发人们对陶瓷历史的多方思考。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陶瓷的展示方式,以非陶瓷的形态呈现,现场观感十分新鲜。
“展品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凸显新意,非常难得。”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邱少煌表示,探索的意义就在于用德化瓷塑手法,体现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追问,试图超越具象和抽象的语言,运用隐喻、调侃、率性的创作思维,重新诠释传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进行意象图式探索,探讨当代手工艺的创新理念,强调当代性和艺术感知的碰撞。
陶瓷寻找突围之路
在首届德化陶瓷双年展上,主题为“我们给德化带来什么”的学术研讨会也格外引人注目。研讨会上,陶艺大师们畅所欲言,大胆碰撞思想火花,共同探讨陶瓷艺术创作,力求通过探索陶瓷固有价值和重视拥有传统陶瓷艺术的精神、形式、具体技法的作品,定义德化陶瓷的艺术特征,诠释德化陶瓷艺术的传统价值,不分体裁和艺术观念差异地探索艺术表现。
“我们给德化带来什么?这不是空话,而是引人深思。”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张南章指出,许多人说起德化,首先想到的是何朝宗的渡海观音,除了观音陶瓷作品之外,德化是否还能提供更多的艺术作品满足人们的需求?德化陶瓷能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另一座高山?当下德化陶瓷发展急需输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互联网时代,商品网络化严重,3D打印等技术突飞猛进,压缩了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教授余洪斌表示,德化陶瓷这个传统产业,同样在互联网浪潮下的冲击下,艰难前行。如果德化陶瓷想要突围,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传统瓷雕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将艺术创意融入陶瓷创作,以艺术表达传统和观念差异,构筑独特的艺术表现和认知,让陶瓷艺术焕发新机。
作品《如意》
作品《甲》
作品《旁观者》
作品《子·鱼》
作品《方向》
作品《……》
作品《影》
作品《思无邪-1》
作品《白瓷》
作品《对话》
上一篇:德化县陶瓷人才队伍建设简况
下一篇:陶企流行机器换工